close

在宜蘭和羅東之間延著台九線會經過一個地方叫二結,大約就在蘭陽橋靠進羅東端的小叉路裡,有個當地信仰的中心叫二結王公廟。在蘭陽俚諺:「驚王公生,不驚過年」,得以充分形容王公廟會的盛況驚人,也具實說明了二結信眾對王公生的重視

相傳王公廟是改建於民國18年,當時二結地區因鐵路通車、設置紙廠而產業興盛,帶動了地方上的繁榮,當時富甲一方的四大善人:張阿富、簡奇才、簡阿才與楊標聯合捐輸重建王公廟。

地方研究指出了幾個特點
(1)由於張阿富對建廟之建材尤有見地,特地由淡水、基隆引入五十支衍樑,並採用了堅韌度可達數百年之久的烏心石木,作為廟體建築三川、正殿通樑與棟架的用材,這種材質的沿用在漳州傳統廟宇建築風格中別出心裁。

(2)正殿樑脊選用了直徑一米的九芎木,而九芎木乃是清喜慶十五年派任知府楊廷理在蘭地山區廣植的九芎樹,王公廟採用九芎木製成的中樑脊實是富有歷史意義,而在建築取材上為王公廟奠下穩固且富地方特色的基礎。

 (3)其三川殿壽樑取材『亞杉』,汲取其諧音乃隱喻「古公三王」之名號,而正殿三界公樑取材「硬瞉桂木」,乃取其尊貴之意,前後輝映則成「三王尊貴」之意,由此足見居民的用心。



↑這是街坊入口處的牌樓正面,從這裡一直走就可以看到王公廟了。


↑再近一點看。


↑牌樓的背面,提字不一樣喔


↑這面是石龍@@


↑好像有一點寂寥,那腳踏車跟車子是裡面解說員的交通工具,這裡就別無他人了。



↑其實這廟宇已經改作文化館使用,所以無論我在這裡爬上爬下東摸西拍,除了解說員看著我以外,就沒有什麼限制了,連屋簷都可以放心大膽的拍攝。


↑但怎麼拍還是會因為背光而變成這樣黑暗感,配上底色的綠,突然覺得廟內無神明坐鎮好像有點可怕....


↑照片底部有書的地方是現在的文化館,有些二結居民會來這邊學電腦或看看書,解說員也是在這個小房間裡辦公(明明是泡茶聊天)。

 

頭頂上的屋粱看得出歲月的痕跡,雖然斑駁老舊,但也可以察覺到當年的興盛與繁華。


↑咦?原來它正名是鎮安廟,不過我們還是習慣稱這裡叫王公廟吶。


↑推開門一看,唔?神明都已經請走了,還擺上了不太合適的桌椅,不過到是能在這仔細端詳著廟內一些雕刻。

↑正堂上方的匾額,旁邊的小字已經看不清楚了。

 

↑門口的石獅子,拿著的竟然是銅錢串

↑看這基座上的字,我想這是近年來才設的吧。

↑正廳外的部份,不知道為什麼要用圓型窗口。

二結‧王公廟右偏堂門
↑這是右偏堂的門口,但已經封起來了,請走大門。

最後來看看原本住在這裡的神明們到哪裡去了........

現在都搬到附近這座紅色鐵皮屋了,這一住可住了快十年了,為什麼有廟不住要來住鐵皮屋呢?這說來話長。

原本1997年廟方籌備很久的經費終於足夠讓小廟變大廟,那時還歡歡喜喜辦了個千人遷廟活動,為的是讓王公廟可以原地重建,但是活動歡喜結束了,負責人卻捲款跑掉了(聽說是這樣啦),現在廟方只好再重新募款,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購湊足工程款,讓王公廟裡的神明們有個漂亮的大廟住。

 

 

【引申閱讀】
鄉土實察
公共藝術與生活美感的追尋-重建二結王公廟的省思
 (這篇還蠻有趣的探討)

 

【參考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鎮安村舊街路98號
‧廟方網站http://www.lanyangnet.com.tw/ilpoint/wj04/index.htm

‧廟方的財團法人網站(超詳細喔!) http://www.wk.org.tw/
   建築特色跟捐款都可以看得到,也有設留言版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羊小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